首页 > 汽车笔记 > 汽车笔记 > 空中出租车时代开启!广汽168万飞行汽车开订,2026年提“车”

空中出租车时代开启!广汽168万飞行汽车开订,2026年提“车”

发布时间:2025-06-13 21:52:32来源: 13663887898

一、从实验室到天空:广汽的“立体出行”野心

去年12月,广汽发布飞行汽车品牌“高域”,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首次亮相。该产品采用8轴8桨与双涵道复合翼构型,200公里航程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通勤,30分钟快速补能媲美电动汽车充电效率。更关键的是,广汽宣布其全固态电池技术落地后,航程将跃升至400公里,彻底打破“空中续航焦虑”。

此次发布的量产机型GOVY AirCab更进一步,其座舱设计颠覆传统:方向盘变为可选配置,L4级自动驾驶技术让用户可一键切换“汽车底座”与“飞行模块”。这种模块化思路甚至延伸至功能拓展——未来座舱可替换为5G医疗舱,实现救援、物流等场景无缝切换。

 

二、巨头竞速:谁在争夺“第一高度”?

飞行汽车赛道已呈白热化: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计划2026年交付,售价控制在200万内,年产目标1万台

吉利沃飞长空:AE200倾转旋翼验证机完成试飞,适航审定进入第三阶段,预计2026年取证

跨界布局:腾讯投资德国Lilium,英特尔开发专用芯片,连电池企业欣旺达都推出飞行汽车专用电源方案

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2.1万亿。低空经济正从科幻概念蜕变为万亿级产业。

 

三、安全至上:5000公里飞行的高管与“芯片上天”

当飞行汽车升空,安全成为生死线:

何小鹏立铁规:要求所有飞行汽车业务高管在产品开售前必须亲身飞行5000公里,“只有真正飞过,才知道如何做好安全”

广汽三重保险:动力、能源、飞控系统多重冗余设计,即使单个部件故障仍可平稳飞行;智能避障系统融合无人机技术,100米内障碍物识别响应时间<50毫秒

芯片“隐形护航”:英伟达AI芯片提供决策算力,国产厂商开发航空级SerDes芯片保障数据传输。飞行汽车芯片需同时满足车规级抗震与航空级抗电磁干扰要求,技术壁垒远超传统汽车

 

四、落地挑战:法规、成本与城市天空权(现实困境)

尽管技术突破迅猛,现实关卡依然严峻:

适航认证真空:全球尚无统一标准,沃飞长空、峰飞航空等企业仍在适航审定中艰难推进

共享化破局高价:广汽研发负责人苏庆鹏直言:“个人无需购买,乘坐成本仅比出租车高2-3倍”。初期以旅游观光、商务通勤等B端场景为主

空域管理博弈:深圳已规划低空起降场,但如何平衡市民对“头顶汽车”的接受度与航线密度,仍待政策破冰

 

五、未来已来:2030年的“空中生活圈”(应用场景)

广汽已绘制清晰路线图:

2025年:启动粤港澳示范运营,布局Robo-AirTaxi立体出行体系

2027年:在大湾区2-3城推出“多元站点-地面-空中”全链条服务,构建“40分钟生活圈”

2030年:空中出租车普及,低空出行如同手机叫车般便捷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城市重构——当200公里航程覆盖半径形成,广深珠澳将真正融合为“一小时超级城市群”,地产、物流、医疗等产业格局面临重塑。

 

结语:车轮离地的革命

当飞行汽车从香港车展的聚光灯下飞向维港夜空,它承载的不仅是通勤效率的提升,更是人类突破二维空间的历史性跨越。广汽、小鹏们的探索或许仍面临电池、法规、公众信任的“气流颠簸”,但正如每一次交通革命——从马车到汽车,从陆地到天空——真正的突破永远始于敢于想象“不可能”的勇气。下一次堵车时抬头看,那片曾经只属于飞鸟的天空,即将写下城市出行的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