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笔记 > 汽车笔记 > 三女儿齐唱歌曲送别父亲黄旭华

三女儿齐唱歌曲送别父亲黄旭华

发布时间:2025-06-30 10:36:15来源: 18736036555
三女儿齐唱歌曲送别父亲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痛别!黄旭华逝世#​#来悼念黄旭华的老人们#​
 
6月29日的广东汕尾红海湾,天空阴云低垂,却挡不住人们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脚步。这位隐姓埋名30年的科学巨匠,终于在99岁高龄魂归故里,长眠于苍松翠柏环绕的抗日英烈陵园旁。
 
 
 
上午10时,骨灰安放仪式在肃穆中举行。黄院士的三个女儿身着素衣,眼含热泪,在墓前轻轻唱起《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悠扬的旋律回荡在陵园上空,仿佛在诉说着对父亲的无尽眷恋。大女儿回忆起父亲病榻上的遗愿:"明年春节我们回老家吧。"这句朴实的话语,承载着一位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牵挂。妻子李世英默默擦拭着墓碑,69年相濡以沫的陪伴,此刻都化作墓前无声的凝望。
 
 
隐姓埋名三十载,铸就大国重器
 
 
1958年,32岁的黄旭华接到秘密调令,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在渤海湾的荒岛上,他带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白手起家。没有资料、没有设备,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攻克核潜艇七项关键技术。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时,西方媒体惊呼:"中国用算盘算出了核潜艇!"
 
 
 
1988年,62岁的黄旭华做出惊人之举——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当艇体在300米深海发出"咔哒"脆响时,他镇定自若地记录数据。试验成功后,他挥笔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块镌刻着诗句的石碑,如今静静矗立在墓旁,见证着一位科学家的无畏与担当。
 
 
精神丰碑永流传
 
 
安葬仪式尾声,原本晴朗的天空突降暴雨,雨水冲刷着墓碑上"此生无怨无悔"六个大字,仿佛天地也在为这位"深潜者"落泪。在他少年求学的田墘红楼前,白沙中学的学生代表手捧鲜花,誓言传承"核潜艇精神"。校园里的"旭华创新班",正孕育着新一代科技栋梁。
 
 
家乡的巷子里,黄旭华旧居墙上的核潜艇墙绘格外醒目。邻居们说,常有游客慕名而来,在这座朴素的小楼前驻足致敬。正如他生前所愿:"我的一切荣誉属于核潜艇团队,属于接续奋斗的年轻一代。"
 
 
 
这位把一生奉献给深海的老人,最终在故土的怀抱中安息。但他留下的精神灯塔,将永远指引着后人在强国征程中奋勇前行。正如墓碑上那句誓言:"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这,就是一位中国科学家最质朴的告白,也是最动人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