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笔记 > 汽车笔记 > 银行卡负600万的农民:工钱都花不了

银行卡负600万的农民:工钱都花不了

发布时间:2025-07-18 08:12:17来源: 18811119908

吉林省德惠市的一位农民工王喜民,因与他人同名,毫无缘由地陷入一场离奇的法律风波——他的银行卡余额突然变成了-5988085.63元,微信零钱也被冻结,长达近一年无法正常使用。原本只有一万多元存款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和巨额的600万元诉讼纠纷扯上关系。

事情起因于一起民事诉讼。案件的原告将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的王喜民告上法庭,但法院依据原告提供的身份信息,错误地冻结了德惠市太平村王喜民的全部账户。这场乌龙让两位同名同姓者都受到了波及:辉南县的王喜民没有收到任何开庭通知,却意外收到了判决书,而真正的“受害者”德惠市王喜民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限制了全部财产,连日常生活和外出打工都受到严重影响。

王喜民回忆,2024年8月13日,他乘火车出差时发现微信支付突然失效,只好向熟人借款买饭。回家后才发现,包括银行卡、微信零钱在内的所有资产均被冻结。多次联系银行、法院、12345热线,都未能解决问题。王喜民困惑地说:“我这辈子别说挣600万了,1万块都没见过几次。”他担心连出门务工的工资也会被冻结,如今只能随身携带现金。

得知王喜民遭遇后,律师张理智无偿为其维权。调查发现,原告在诉讼过程中因信息填写错误,导致法院误查封了与案件完全无关的德惠市王喜民的账户。而实际上,与原告有合同纠纷的是辉南县的王喜民。

随着案件进入二审阶段,哈密市中级法院专门就此开庭。庭审中,陈先生当面对摄像头确认后表示,德惠市的王喜民并非其要起诉的对象。法院合议庭当即认定,一审程序存在明显瑕疵,涉及主体身份错误,二审决定不再对实体问题审理。

尽管事实已经查明,律师多次申请立即解封德惠市王喜民的账户,但法庭仅表示“庭后处理”,账户的解冻仍需等待后续流程。对于这场原本与自己毫无关联的纠纷,王喜民坦言生活已被彻底扰乱,“出门都怕手机付款不好使,只能装着现金。”

该案件折射出司法系统在核查主体信息时的漏洞,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姓名、身份信息重合下潜在法律风险的关注。如何精准核实被诉对象身份,杜绝类似错案重复发生,亟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