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广州天河冼村旧改项目中的最后两栋村屋被拆除。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张由琼 摄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已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迈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要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珠三角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其城市治理与发展路径具有全国风向标意义。7月16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要立足实际创造性抓落实,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7月18日,广州、深圳、东莞迅速响应,三地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围绕“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部署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路径。
近年来,珠三角城市通过立法护航、机制创新、协同治理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破解城市“成长的烦恼”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 朱紫强
旧村改造啃硬骨
城中村改造是广东城市更新一大难点与重要突破口。据统计,在广州就有272个城中村,常住人口达67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约1/3。
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实施的路线图。
2024年5月,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专项立法《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施行。在该法规指引下,曾被称为“最难啃硬骨头”的冼村项目依法动迁取得突破。近日,该项目1950栋村屋全面清拆,2000余套复建房交付村民。
广州还加快实施央地合作项目。近日,黄埔区新龙镇金坑村银岭片区项目动工,成为广州首个央地合作的城中村改造工程。
今年,广州将抢抓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历史机遇,坚持“留改拆”并举、“拆治兴”并进,推动城中村改造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6月1日起,作为我国第二部出台的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规《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施行,标志珠三角城中村改造法治保障再度加码。今年,东莞将大力实施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平衡,完善差异化补偿、“两违”分类处置等政策机制。加快实施40个拆除新建项目,推动莞城圳头、南城彭眼全面拆迁,东城旗峰新村动工建设,大朗屏山取得明显进展。扎实推进莞城运河、石龙新维等36个整治提升项目。
房票试行探新路
为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近年来,广州、珠海、深圳、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创新推出“房票安置”征收补偿方式。
2024年1月,广州出台《广州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1月5日,广州市荔湾区发行了广州市第一批房票,标志广州市房票政策落地。当月,《佛山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发布,其第29条也同样提到“房票”补偿方式。
今年3月,深圳发布《关于规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房票制度,推动多元化补偿机制建设。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大城市更新项目盘活力度,稳妥有序实施房票安置制度。
3月4日,《珠海市房票安置实施方案(试行)》印发,探索通过房票安置形式解决城中村改造安置问题。
4月,惠州出台《关于房屋征收实施房票安置的意见》。4月25日,惠州首张房票在仲恺高新区成功发放。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统筹发挥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作用,积极探索房票方式。
截至目前,广州房票施行多点开花。天河、黄埔、荔湾、南沙、花都等区均涌现多个典型案例。其中,黄埔区率先实现跨区房票使用,累计认购商品房1100余套,去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资金流转超20亿元;天河区开出全市面额最高房票,高达1亿元;南沙区通过“房源超市”聚集12家开发商,整合超1400套商品房资源……
多措并举解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同样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在珠三角,佛山、惠州、江门等地积极探索基层协同治理、居民参与共建的新路径,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在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街道党工委以“书记有约”项目为平台,推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榕亭里小区是禅城一座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无物业、开放式老旧小区,周边过往车辆多,停车矛盾突出。居民通过组建停车管理小组、众筹改造道闸系统,借助“共享社区”平台,实施全过程自治,既解决停车难问题,收益还用于小区环境改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在惠州市惠东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逐步推进。6月,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布《惠东县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租户)须知》,明确相关责任,提升改造效率,保障工程质量与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