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闪耀。这些瞬间里,平凡人化身英雄,不顾个人安危,在生死面前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2025年7月21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共计82人获表彰。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正义之歌。
生死瞬间,绽放人性光芒
见义勇为,是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的抉择。2023年7月14日夜晚,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蔡文,在面对污水井中被困的两名工人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密闭有毒空间的危险,却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冲了进去。他拼尽最后一口气,成功将两名工人解救出来,可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用生命诠释了见义勇为的伟大精神。
在苏州“6·24”持刀伤人事件中,胡友平为了阻止犯罪分子袭击妇女儿童,不幸离世;防汛抗洪救灾中,李清学不顾洪水肆虐,连续营救3名被困儿童;“00后”武警战士李林雨,为营救落水群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次被表彰的82人中,有21人英勇牺牲,他们在生死瞬间,用自己的生命托举起他人的希望,展现了人间大爱 。
舍己为人,诠释无畏精神
见义勇为,也是舍己为人的义无反顾。2023年5月18日,河南小伙范江涛背负80公斤装备,向“世界之巅”珠峰发起最后的冲刺,这是他准备了十多年的攀登之旅。当攀登至海拔8400米时,他发现一名中国登山者瘫倒在路边。国际登山界素有“8000米以上无道德”的说法,在登顶荣耀和救人之间,范江涛没有过多犹豫,他说:“我的登山之旅结束了,我必须去救她。” 他放弃了登顶的机会,俯身背起遇险同胞,在陡峭冰坡中艰难挪步。幸运的是,在下山途中他遇到了队友谢如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们顺利抵达C4营地,让遇险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这一刻,他们的壮举超越了世界屋脊的高度,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同样,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也有着这样一群舍己为人的英雄。小区保安刘烈明用瓶子挡住菜刀,保护居民安全;社区居民聂永华被车拖行却紧紧抓住车门柱不放,协助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退休教师陈明真被镢头反复击打却始终不松手,与不法分子顽强搏斗 。他们面对危险毫不退缩,用行动诠释着见义勇为的内涵。
制度保障,弘扬正义力量
这些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彰显了社会的正气正义。
为了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扬,让英雄们不再“流血又流泪”,我国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制定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法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民法典旗帜鲜明地保护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 ,“两高一部”发文让“该出手时就出手”更加理直气壮。这些法律条文和政策规定,为见义勇为者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鼓励更多的人在他人遇到危险时勇敢地站出来。
此外,中央政法委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自2022年9月以来,每季度开展一次见义勇为勇士选树活动,已发布10次见义勇为勇士榜,538位见义勇为勇士获得上榜奖励 。对见义勇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更是在全社会树立起榜样,营造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使见义勇为成为人民群众的道德准则、行为原则和自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