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笔记 > 汽车笔记 > 半年不到 DeepSeek已跌落神坛

半年不到 DeepSeek已跌落神坛

发布时间:2025-07-24 16:16:08来源: 18811119908

7月3日,国外一家名为Semianalysis的半导体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机构的数据显示,DeepSeek的用户使用率已从年初7.5%的峰值明显回落,官网流量同期下滑至3%。

除了官网,DeepSeek的客户端流量也下滑了,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5月,DeepSeek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69亿,相较于3月的1.94亿规模,跌落2500万,但它仍是用户量最多的AI工具平台,比字节跳动豆包、腾讯元宝的用户量都多。

尽管流量下滑,但这也并未撼动DeepSeek和其创始人梁文锋的定力。

DeepSeek是中国版的“OpenAI”,既拥有最强的底层模型,又是拥有C端用户数量最多的AI产品,但现在,在大模型方面,它面临着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公司的追赶,流量遭遇挑战,在AI应用方面还没有更深的公开布局。

不过,今年4月的一则招聘,让DeepSeek在智能产品人事方面的准备露出了一丝端倪。

今年4月22日,DeepSeek官网发布了一则“产品&设计”的招聘信息,该岗位标注“急”的红色字样。根据官网,该岗位寻找能贯穿AI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复合型人才,候选人需要具备技术理解力、用户洞察力和系统化思维,共同打造以LLM(大语言模型)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体产品体验。

什么是下一代智能体产品?目前业内普遍将AI技术的落地应用称为Agent,即智能体,它拥有调用工具,与外部环境交互,分解任务并完成任务等能力。

OpenAI首席产品官凯文·威尔在一次采访中说,OpenAI的产品路径并非由一份清晰的产品需求文档(PRD)主导,它是一种在不可预测性中构建未来的全新模式,这是研究、产品与工程团队之间的一种紧密循环,而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迭代部署(Iterative Deployment)的哲学。

和老同行OpenAI一样,对于梁文锋和DeepSeek来说,始终保持迭代也是其通向AGI目标的必由路径。

DeepSeek小步快跑,AI生态之路才刚刚起步

《中国企业家》观察到,近期,DeepSeek对其产品使用进行了更新。

6月,除了手机验证码登录之外,DeepSeek新增了“微信扫码”登录,用户扫码之后,它会获得微信昵称、头像等信息,但仍需绑定手机号。

一位行业人士说,“微信授权登录”属于微信开放平台的一个对外开放的能力,主要是降低注册门槛,方便快速登录,并不意味着双方存在官方合作。

其另一次重大升级是在5月28日,DeepSeek-R1升级为“0528”版本,伴随着模型能力提升,其网页端与APP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新增了支持“拍照识文字”“图片识文字”与上传文件功能;用户的对话历史列表不再是“具体问题”展现,而是总结为“某个任务”。

由于DeepSeek这几个月不断优化,它变得更流畅了,《中国企业家》记者统计了DeepSeek的服务状态,最近90天内,其API服务和网页对话服务的在线率超过99%,除5月28日、7月1日、7月2日等时间约5至40分钟不等的中断时长之外,它完全解决了2月爆火以来的卡顿问题。

一位行业专家告诉《中国企业家》:“DeepSeek一直在优化其终端产品的体验,比如解决卡顿的问题,有可能是DeepSeek云资源优化得好,或者加强了资源投入。”

但相较于友商的大步快跑,DeepSeek的产品更迭像是小步快跑。

以苹果应用商店为例,最近5个月内,DeepSeek的更新频次为25次,目前版本为1.26;豆包为20次,目前版本为9.3版本;腾讯元宝为25次,目前版本为2.29;Kimi的更新频次为25次,目前版本为2.22。

DeepSeek上线时间为今年的2月,豆包推出内测是2023年8月,腾讯元宝是2024年5月,Kimi则是在2023年10月,考虑到上述几个产品的上线时间差异,DeepSeek的产品更迭速度并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