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笔记 > 汽车笔记 > 合资车要代表新汽车,一汽丰田教会我们什么?

合资车要代表新汽车,一汽丰田教会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25-06-15 09:24:37来源: 13663887898
6月10日,一汽丰田bZ5正式上市,这是丰田发布的首款本土化原创开发车型,官方将它定义为超感时空舱,但真正震撼的不是这辆车的智能座舱有多豪华、续航有多长、价格有多诚意,而是它所承载的意义远比产品更大。
 
 
 
一汽丰田bZ5是在讲合资品牌终于开窍了。
 
 
 
这一次,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在台上说出一句重话:“在相同的丰田标准下,把产品功能定义权由全球用户交到中国用户手中,中国用户出题,现地研发做答。”由中国工程师从零起步主导构建的产品,通过真人深水测试、坠落测试、碰撞测试重新划定了安全的定义,用底层逻辑打动“理性回归的最聪明的用户”。
 
 
 
由此,一种围绕“如何赢回一个愿意相信你的用户”的合资逻辑正在成型,从这一刻起,所有还没“想明白”的合资品牌,或许都将跟着一汽丰田的步子走。
 
 
 
01
 
bZ5是“中国定义”的信号
 
 
 
在电动化这场全民竞速中,大多数合资品牌还在用旧地图找出口。一边是失速的份额,一边是混乱的定位,他们以为问题出在产品配置,实则根源是:从未真正听懂用户。合资车几十年来习惯了“总部定义,中国执行”,哪怕做了本地研发,也只是适配。直到bZ5出现,一汽丰田清晰地对外释放出把定义权交还给中国用户的信号。
 
 
bZ5发布会现场,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在接近半小时的演讲中,反复强调着一个逻辑核心,那就是丰田标准没有变,变的是由谁来出题。
 
 
 
bZ5作为丰田RCE机制下首款中国主导原创开发的车型,“由中国主导”,从功能定义、用户场景、感官体验到驾驶风格,全部由本地团队重构。从“技术移植”到“权力反转”,bZ5标志着合资第一次由“为你造车”变成“你来定义”。
 
 
 
而这个定义,不只是样式和配置,更是架构层级的原创性。董修惠指出:“如果一台车不是正向开发的,设计师就无法掌握每一个零部件的性能参数,也无法确定每个分总成和零部件的性能参数和耐久数据。”也正因此,bZ5不是在某个平台上裁剪而成,而是以中国用户为原点,重建整车的工程逻辑。
 
 
 
这种从0到1的正向开发,不仅耗时长、成本高,更意味着对用户的理解必须深入骨髓。
 
 
定义权的交还,也让安全性有了更具本地语境的表达方式。在一堆用五星安全、模拟撞击刷存在感的语境里,一汽丰田bZ5反其道而行,做了几乎所有人都不敢做的测试。比如,将整车浸泡在1.35米深水中一小时、从6米高空跌落、真人驾驶正面80km/h碰撞……这些测试在传达一个底线——真正的安全,不靠话术,靠验证。
 
 
 
智能,也被bZ5重新定义,让人敢用、敢信、敢闭眼交给它。一汽丰田bZ5搭载Momenta 5.0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融合TSS智行安全,一套由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疲劳监测摄像头、电容感应方向盘构建的冗余系统,支撑起稳定性。董修惠说:“用户要的不是看起来聪明,而是开起来安心。”一句话,道破智能化焦虑的本质。
 
 
 
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机械细节上,一汽丰田也展现了其对“技术普及化”的深刻理解。一汽丰田bZ5不仅在智能驾驶上配置冗余系统,正如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分公司总经理王君华所提到的,一汽丰田bZ5在制动、驻车、转向、电控四大核心环节上全面采用双备份,用工程系统稳定性对抗用户使用的不确定性。在内卷的电动车市场,这种底层安全冗余几乎被忽视,当大家都在拼前台感知的时候,一汽丰田死守的是安全冗余。
 
 
 
02
 
“合资新力量”是唯一的出路
 
 
 
在心智战中,大多数合资品牌还沉迷于“品牌光环”与“工业自信”,但用户已经悄悄换了一批人——他们更聪明,更清醒,也更不好糊弄。而董修惠,比任何一个合资品牌都更早看清了这场用户换代的本质。